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当电影院的灯光渐暗,大银幕上毛毡质感的画面徐徐展开,《聊斋:兰若寺》中《崂山道士》的故事,带着魏晋的古朴与童趣,将观众引入一个奇幻的世界。7 月 12 日上映的这部动画巨制,让《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活灵活现。而其中《崂山道士》篇章,凭借国产动画首次采用的毛毡风格,将崂山仙境以飘渺质感搬上银幕,成为了观众热议的焦点。
影片中,魏晋时期的王承前往崂山求仙问道,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在毛茸茸质感的加持下,仿佛从古老的书卷中跳脱而出。他学习仙法时窘态百出,尤其是尝试穿墙术时一头撞墙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而这部动画巨制的热映,让更多人对故事的发生地 —— 崂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这座海上仙山的千年道境文化穿越时光,焕发新生。
如此,在毛毡质感的仙境中,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在上演。
崂山,这座屹立在黄海之滨的名山,素有 “海上名山第一” 的美誉,海拔1132.7米的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与聊斋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代文豪蒲松龄,对崂山情有独钟,甚至将其视为第二故乡。他在此游历、寄居,汲取了无尽的灵感,创作出诸多如《崂山道士》《香玉》等脍炙人口的聊斋故事。
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至今仍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宫内三官殿前那株高近7米的山茶,是张三丰从附近海岛移植而来,树龄已逾600年。传说中,蒲松龄正是在此树下,听闻穿墙术传说,将道观石墙化作文学经典,一面墙,隔开了世俗与仙境,也映照出人性深处的欲念与觉悟。
千年奇谭在时空枢纽中流转不息,这座海上仙山始终在见证:最动人的幻境,永远生长在最深厚的文化土壤中。
崂山的文化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它是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众多道士曾在此结庐修炼,崂山的道教文化也由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太清宫,作为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崂山的怀抱之中。在这里,古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见证了千年的风雨变迁。
太清宫不仅是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无数道士修行问道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崂山道教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后世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崂山道士的形象,早已超越了故事本身,成为了崂山道教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如今,游客仍能在太清宫聆听传承千年的道教音乐。
伴随着琴声瑟瑟,山海相连,海天一色,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崂山的仙文化,更是与它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传说中,崂山是神仙聚居之地,众多仙人在此留下了足迹和传说。这也为崂山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云雾缭绕时,仿佛真有仙人在此腾云驾雾。人们来到崂山,不仅是为了欣赏那美丽的山水风光,更是为了追寻心中那一份对仙境的向往,感受仙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崂山,更是将仙境奇观与现代养生文化完美融合,让“海上仙山”的传说照进现实。清晨的太清宫云雾升腾,这片由高浓度负氧离子编织的云海,千年银杏树下,常有游人效仿道士吐纳养生,呼吸着山海清气;每一次吐纳,都仿佛是在为身心进行一场天然的净化与充电。明霞洞前的仙水泉边,总有人排队接取甘冽泉水,相传此泉“饮之可祛病延年”,如今经检测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成为天然的养生佳饮。而泉边湿润空气中弥漫的丰富负氧离子,更与这泉水相得益彰,共同滋养着来访者。仰口景区的盘山路上,徒步者在山海画卷中行走,如同漫步于巨大的天然氧吧之中,感受“山海交响间的自然疗愈”……这里的每一块奇石、每一缕云雾、每一滴清泉,都成为现代都市人逃离喧嚣、寻求身心平衡的天然疗愈师。《聊斋:兰若寺》中奇幻的仙山图景,在现实的崂山化作可触可感的养生体验,让古老的仙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图片来源: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银幕光影会淡去,但山海之间的崂山道境,仍将如太清宫那棵2100年的圆柏,年年生新叶,岁岁发新枝。《聊斋:兰若寺》的热映,在那一个个奇幻的聊斋故事背后,是崂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道教文化魅力。随着影片的传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探寻那隐藏在山水之间的历史遗迹,去感受那传承千年的道教文化,去聆听那一个个流传已久的仙山传说。崂山,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文化圣地。
配查信-股票如何加杠杆-散户股票配资-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