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万玉兰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和要求,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需要彻底的革新观念和思想。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找准问题,深挖根源
(一)课堂互动单调
为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讲课时经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知识相关的问题。但教师在提问题时,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的深层内涵,提出的问题与数学知识是不一致的,或者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另外,一些教师只让学生对问题说出正确或者错误的结论,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究,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二)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问题普遍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且很多问题都有多种解题思路,问题中不论是显性条件还是隐性条件,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线索,都可以顺着给出的线索进行求解,但不同的解题思路所使用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但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致使学生形成单一的解题思路,甚至会形成思维定式,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即使在面对很多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时也只能使用一种解题思路解决问题,一旦出题方式发生改变,学生便会不知所措,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二、对症下药,提升质量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才能养成,数学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在提问学生时,让听的学生评一评回答问题的学生说得如何;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口算题,直接说出口算结果,以此培养他们认真听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练习题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他们主动交流的习惯。例如,学生解答方程问题、脱式计算时,先让他们观察例题格式,谈谈应该注意的地方,再开始做题,从而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习惯。例如,相遇问题的解答,可以先让学生画出线段图,明确要解答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找到已知条件,根据条件梳理出解题思路,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一定要心中装有学生,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他们的终身发展着想。
(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小学数学知识讲授中,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数学课程,并提高在数学课程中的参与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能做到心理相容,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主动与他们交流互动,了解他们遇到的困惑和困境,并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而并非指挥者,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斥责,应该悉心指导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感,学生才会主动亲近教师,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时,课前,笔者到一名留守儿童蒋悦家家访。在交谈中,笔者让蒋悦沏一杯茶,在沏茶时,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他沏茶的方法和步骤。开始上课时,笔者对全班学生说:“昨天老师到蒋悦家家访,他热情地招待老师,为老师沏茶,下面请蒋悦同学给大家简要地说一说他沏茶的步骤。”蒋悦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胸有成竹地回答了问题,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随后笔者出示例题:怎样让客人尽快喝到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鼓励组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相互质疑、大胆交流,在学生无法确定的时候笔者进行指导讲解,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全面地掌握,透彻地理解。也正因为这次家访,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笔者和蒋悦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随着笔者对蒋悦的关注越来越多,经常和他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他探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这样,笔者和他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和谐,他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增强,数学成绩进步越来越明显。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大多非常抽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会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准确理解数学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该将生活中的案例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学生将抽象的定义与知识转变为生活经验时,就掌握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另外,情境教学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概括总结、创新等素养,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展现出情境教学法的意义,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并将一些真实案例融入课程中,优化教学环节,把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时,可以在上课前组织一些游戏,运用游戏展现出数学知识,具体规则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如果全班一共有34个学生,教师可以将5个学生分到一组,这时就会余下4个学生。教师借助这样的形式就会让学生对余数有了形象直观地了解,余数知识也就不会显得抽象和枯燥。比如,在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可以出示本班的座位表,让学生给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并说出确定的位置。情景创设需要注意的是:贴近学生,贴近科学,贴近生活。情境创设要注意不能过分注重讲述情境,防止偏离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思维转到教学内容上。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内容,讲授理论知识过多,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数学成绩,没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数学教师要心怀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考虑,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这一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图形的边长,并尝试推算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测量、推导,锻炼了实践能力,训练了数学思维,加深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与运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课桌、文具盒、书本、黑板、铅笔的长度,指导他们掌握测量的方法,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促使他们学习了新的数学知识。
(五)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年纪尚小,自控能力较差,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学习,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想方设法,使他们在趣味盎然中集中精力去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分、秒》前,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一天是如何进行时间划分的?”在此基础上引出小时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小时更小的时间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又是怎样换算的,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最后再由教师公布答案,之后再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课前与课上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上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数学广角里的很多内容,投掷硬币,植树问题都可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在口算练习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成找朋友、抢答、接力赛、开火车等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更加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发展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不仅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作者系隆阳区板桥镇中心学校教师)
配查信-股票如何加杠杆-散户股票配资-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